主将的核心作用体现在战术指挥与属性加成两个层面。主将的统率值直接影响部队的整体攻防能力,其自带战法发动率更决定了战场节奏的掌控权。通过合理搭配兵种与阵法,主将可激活特定兵种的隐藏加成,例如骑兵主将在锥形阵中可获得额外冲锋系数,而智谋型主将搭配雁行阵能扩大远程部队的射程覆盖范围。选择主将时需优先考虑其突围属性与成长值,突围值决定将领的战场生存能力,成长值则影响后期属性上限。

主将的站位安排需要遵循前排抗压、后排输出的基本原则。武力型主将如关羽、张飞适合部署在前排,利用重骑兵或盾兵吸收伤害的同时触发破阵特性;智谋型主将如诸葛亮则应置于中后排,通过指挥战法为全军提供增益效果。当主将携带具有范围控制效果的战法时,应确保其出手速度高于副将,以便先手打出控制链。主将与副将的兵种需形成互补关系,例如主将带骑兵时副将最好配置枪兵,以应对敌方骑兵单位的突袭。

八门金锁阵适合需要持久作战的防御型主将,能有效降低战损;锋矢阵则强化突击型主将的爆发能力,但会牺牲部分防御属性。主将若携带准备型战法,必须搭配提升发动率的阵法或辅助武将,避免因战法中断导致战术失效。特殊地形会改变阵法效果,水域作战时东吴系主将能激活额外加成,山地地形则对藤甲兵种有闪避增益。
资源分配需向主将倾斜,优先提升主将装备品质与技能等级。主将部队应配备最高等级的兵种,科技研发也应侧重其携带兵种的强化路线。战斗中要及时调整主将的战略攻击模式,面对高防御敌军时切换最强攻击集中火力,对抗人海战术则采用剿灭攻击扩大杀伤范围。主将部队的兵力补充必须保持及时,避免因兵力不足导致属性加成下降。
后期培养应注重主将的专属技能联动。通过特定宝物解锁主将的隐藏特性,如赵云的龙胆技能可提升全队反击概率。主将等级需始终保持领先,经验获取主要依靠高难度讨伐战。当主将达到觉醒条件时,其战法会产生质变,需要重新调整整个队伍的战术体系。主将与副将之间是否存在缘分加成也应纳入考量,部分组合能激活额外的阵营加成。

战场指挥阶段要善用主将的战术灵活性。根据敌方阵型实时调整主将站位,针对不同类型的名将采取差异化打击策略。主将部队的移动速度优势可用于包抄侧翼或切断敌军退路,但需注意避免孤军深入。当战局不利时,保留主将部队的有生力量比盲目硬拼更为明智,撤退重整后仍可组织有效反击。主将在国战中的定位应是战术核心而非单纯输出点,其存在价值体现在对整个战局的把控能力上。










